您的位置: 浙江首頁 > 文化教育 > 详情

雪峰故居的党日

2022年06月30日 12:09:41  來源:香港法治报 本报记者:卢国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烽烟散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红色基因仍在代代相传。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前夕。

记者随义乌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朱小亚、秘书长张莉带领的20名少数民族党员和协会骨干,来到义南赤岸镇神坛村接受一堂特殊党课的洗礼。

神坛村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冯雪峰故居就座落在山脚下,黑瓦白墙景色迷人,浙中新农村建设充满活力。

这堂生动而意义非凡的党课在文化礼堂拉开序幕,雪峰先生的侄子,70多岁的老党员冯潮忠给民促会的民族同胞讲述了冯雪峰“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情怀,许多细节鲜为人知。

一百多年前,现代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冯雪峰就在神坛村出生、成长。他从一个普通的山里孩子,天性质朴的中学生,向往追求共产主义,渐渐走上革命道路,成为神秘的中共地下党领导,并建立起上海到延安的秘密通道,连接起毛泽东与鲁迅的桥梁,是经受过集中营酷刑、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不断经历各种考验的革命家和党的社会活动家,为革命奉献出毕生心血。

冯雪峰故居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大门前左右各植雪松一棵,右侧立长方青石碑一块,上面有胡耀邦题写的“回忆雪峰”,门边外墙镶有丁玲题写的“雪峰故居”黑色大理石匾。

步入先生故居,一束斜阳透进门框,冷峻、睿智、沉着的冯雪峰半身铜像屹立在天井中央,令参观者肃然起敬。

故居一楼陈列着反映先生各个历史时期生平事迹的照片及著作等实物料,二楼陈列着战友、同事及文艺界人士悼念先生的挽联、书画等……

瞻仰着冯雪峰的铜像和老照片,细阅着中堂两侧的各式挽联,眼前的一切变得鲜活起来。似乎此刻,先生正在庭院里来回踱步,思虑着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中堂木桌上还放着未凉的半盏茶水,座椅上还残留着他的余温……

触景生情,记者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

先生伟岸的一生,命运是那样的坎坷多舛,犹如故居四合院通往山岙墓园的山路一般曲折蜿蜒,然而幽径的沿途尽是青松翠竹,令人回味而又神往。墓前品字形而立的3块河卵石中最大一块上,赫然刻有朱镕基的题字:“雪峰之墓”。

参观了冯雪峰故居,凭吊了先生墓,人们心潮澎湃。

透过历史的凝重,参加活动的党员骨干展开党旗默默立队,似乎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南湖荡漾的波光,看到一个巨人的诞生;一把镰刀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唢,一把铁锤呐喊着要砸出一个新中国,迎来伟大复兴腾飞的蛟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同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党课的最后一个章节又聚焦在雪峰讲堂上,由该市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郑海洋组织宣讲,民促会的党员骨干们集体学深悟透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实质,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卢国良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